谷子专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中心

链接地址:

http://ics.caas.cn/zwzzzyzxzz/index.htm

机构简介:

  总体情况: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作物种质资源工作具有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等显著特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全国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的中心,也是全国作物种质资源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的基地,是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战略规划的主要起草单位。中心紧密围绕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战略支撑农业科学原始创新、育种及其生物技术产业为目标,贯彻“全面收集、妥善保存、深入评价、积极创新、充分利用”方针,以攻克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关为导向,实现种质资源“在保护中有效利用”与“在利用中安全保存”的协调发展,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心现有职工86人(博士学位人员占60%),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专家5人;高级职称59人,研究生导师30人。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岗位建功立业和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先进模范人物,获得多种荣誉称号。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2人被评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人入选“新世纪***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计划”青年人才;1人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1人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被评为中组部“第七批优秀援藏干部”;1人被授予“农业部直属机关巾帼建功标兵”;1人被授予“中国农业科学院巾帼文明岗”;4人被授予“农业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被评为“全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先进个人”;2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获“中国优秀博士后奖”;1人获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主要成绩:

  中心牵头创建了世界上唯一的多维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即集长期库、复份库、中期库、种质圃、离体库、超低温库、DNA库、原生境保护点有机融合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设施体系,确保了我国各类种质资源的战略安全保存;通过艰辛努力,收集、整理编目和入库保存了350多种作物47万余份种质资源(2386个物种),保存总量位居世界第二;通过日复一日的不断鉴定评价,100%的保存资源的目录性状得到了科学鉴定,8%资源得到了精准鉴定评价,并建立了数据库,有力地支撑了我国作物育种和现代种业发展。

  中心也是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领域国家重大项目的牵头组织单位,一直主持从“十一五”以来的科技部农林植物种质资源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的“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项目、973计划“主要农作物骨干亲本遗传构成和利用效应的基础研究”项目、“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农业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国家谷子高粱、食用豆和大麦青稞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国家重大项目。逐步形成了以资源中心为核心、全国350多个单位共同参与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协作体系,为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全面发展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创造了必要条件。

  中心自2003年以来,创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农作物种质资源离体超低温保存和原生境保护技术体系、育种家参与式种质资源创新技术体系、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技术体系等一系列开拓性的技术体系,有力提升了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共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项29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和三等奖各1项、二等奖2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1项;审定(认定)新品种54个;获植物新品种权4项、授权发明专利37项、软件著作权13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9个;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PNAS等SCI和EI论文40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02篇,出版著作54部;累计培养博士生140名、硕士生424名、外国留学生5名。

  近五年来,中心已累计向全国约1600多个育种、科研、教学、生产等有关单位免费提供种质资源30余万份次,提供信息共享350万人次以上,开展各类种质资源现场观摩80多次,展示各类优异种质资源1万余份,开展技术指导服务300多次,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户1.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万份次,接待交流访问8000多人次,组织科普参观1.1万人次;支撑或服务于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课题)2380余个,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4项,新品种480多个,重要论文243篇,重要著作38部。牵头组织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谷子糜子、食用豆、大麦青稞建设专项,“十二五”期间通过品种推荐、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支撑小宗粮豆生产1亿亩,累计增产130万吨,实现增收89.1亿元,节支7.6亿元,减少损失5.4亿元,在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和产业升级,推动种植业结构优化以及农民脱贫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