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专题

晚清西方农业科技的认识传播与推广(1840-1911)

作者: 魏露苓

导师: 陈伟明

学位: 博士

学位授予单位: 暨南大学

学位年度: 2006

发表时间: 2006-04-25

页数: 282

中图分类号: K252

关键词: 晚清;西方农业科技;认识;传播;推广

摘要: 本文研究鸦片战争后至清亡这段时间内中国人认识、翻译引进的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内容和传播推广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的主要方式与活动。所用文献以清末外交官游记、清末译成中文的西方近代农业专著、清末农林试验场的试验报告、清末发行的农学报和部分其他报纸,以及少量方志等文献为主。本文介绍清末出使欧美、日本的外交使臣在出使国亲眼见到的近代化农业科技成果,包括近代化的农业机械、林、牧、渔、园艺、丝、茶业和气象、水利以及近代化的农业教育和农业管理机构。对清末译成中文的主要农书中和清末相关报刊中介绍的近代农业科技也作了总结,本文分析了包括以近代植物学为基础的作物栽培技术,以近代昆虫学、真菌学为基础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地质学、化学为基础的土壤肥料技术,以动物学为基础的畜牧、兽医和渔业技术,以蚕体解剖学和蚕体病理学为基础的养蚕技术,还有园艺、农机、水利、气象等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本文还对近代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包括兴办新式农务学堂和农林试验场、近代农业科技的实践等作了总结和分析。 传播与推广中的举措,都是在清末新的重农思潮和新政的背景下进行的,是政府倡导的。虽然效果有限,但是,译出的农书、引进的作物、参照外国模式建立起的近代农业教育体系,是留给后来的民国的重要遗产。传播与推广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包括内部原因:政府赤字累累、农民贫困,难以拿出应有的经费;相应的基础教育、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不达标;劳力过剩使得节省劳力的设备和技术难以引进和推广等。外部原因有:西方近代化农业科技理论高深,在短期内不容易被农民接受,而许多实际操作并不优于中国传统技术,对农民难以产生引力;农业技术具有区域性,外国农书中有的内容与中国情况不相符;译名生疏、时间过短等,也会影响推广和传播的效果。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弱国无外交,弱国也难以取得科技的进步。晚清西方农业科技的认识与推广的历史状况也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

链接地址: 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2007045564.nh&DbName=CDFD2007

参考文献格式: 魏露苓. 晚清西方农业科技的认识传播与推广(1840-1911)[D].暨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