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专题

粟文化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谷子(粟)是我国起源的古老作物,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北方文明的哺育作物,谷子发展的悠久历史沉淀了深厚的粟文化。粟文化研究旨在通过我国传统粟文化的搜集、挖掘、传承,促进粟文化与当代谷子产业融合发展。2014年6月国家谷子糜子产业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王慧军教授团队完成了"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报告,标志着粟文化研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1、通过古籍文献、当代著作、论文以及专家座谈、考察,系统搜集、整理了粟作的起源、繁盛与衰退的演变历程。植物学、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多学科证据表明,粟黍起源于中国。由于粟的滋养,中国早期的文明核心区——黄河中下游平原所承载的人口、所形成的文明不仅超过中国的其他地区,而且远远超过同阶段的希腊文明核心区。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周边地区传播,对新疆、西藏、台湾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传播到国外。然而,粟的主粮地位最终被小麦、玉米所取代,"相对产量低下"的解释并无充分依据。研究认为,商品化时代农业的经济功能分离出来并超越了文化社会功能,是粟作衰落的时代原因。换言之,近世以来谷子产业衰退,本质上是商品农业时代市场失灵的产物。只有到了多功能农业时代,谷子产业才有可能重焕生机。

  2、系统总结了物质层面的粟文化。首先整理了粟黍的优良品种(粱、秫、秬、秠、穈、芑、穄、沁州黄小米、金米、龙山米和桃花米等)及其传说掌故,接着分析了良种繁育经验,指出古代人民早就观察到粟类作物品种特性的差异,品种选育经历了由粒选到穗选,再到混合选种和建立"留种田",以及单株选择法等阶段。其次,对粟作全过程所用的农具进行了描摩,从中体现出粟文化对传统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也彰显出粟作科技对古代世界的重要影响。最后,总结了粟饮食文化,描述了谷子糜子主产区居民对粗粮细作的粟黍饮食的深厚感情,总结了饮食中的节庆民俗以及黄酒文化。

  3、对制度层面的粟文化首次进行了全面挖掘。在中国古代社会,粟充当着多重角色,它是财富的象征,曾长期作为实物地租、实物货币和俸禄,是救荒作物和军粮之首,累黍法还曾作为度量衡的重要依据。由于粟作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于是产生了传统的农本观念,古代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贵粟、积粟救荒等政策,少数仁君还自觉地减少粟谷的不必要浪费。周代以来沿习至今的稷祀行为,起到了宣传礼制、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在民间层面,粟作互助关系奠定了传统乡村社会的基础。

  4、从粟作信仰、民俗、传说、诗歌文学、语言文字等方面全面总结了精神层面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总结粟文化伦理意蕴的基础上,提炼出粟文化的"基本内核"——"谷子精神",指出其具有民族精神、红色文化两重意蕴。在当代社会治理中,粟文化发挥着精神支柱和心理平复功能、人格教育与伦理教化功能、集体归属与族群认同功能、文化象征与文化传承功能,这在台湾高山族社区重建运动中体现得较为典型。

  5、总结了传统粟作的生态内涵,提出其对于农业现代化的生态价值。中国的农业哲学观,是从"天雨粟"的神话传说,发展成日益完善的天人合一及天、地、人"三才"说,传统粟作经验的核心和灵魂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不违农时"、因地制宜、因物制宜,是"三才理论"的具体体现。粟作始终贯彻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在:一是"耕—耙—耱(耢)—压—锄"相结合的旱地耕作技术,二是粪多力勤的经验,三是轮作套种制,四是掌握需水规律,提高农业生物生产能力。传统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包括人工捕打、用天敌消灭害虫、药物治虫、培育免虫品种等,都是生态友好的。传统粟作蕴含的思想与经验做法,包括生态农学思想、精耕细作、良种繁育、用地养地相结合等思想,均有助于弥补和克服现代石油农业的消极后果。

  6、针对当代粟文化受到的冲击,从企业、政府等多主体角度,提出了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系统构想。在多功能农业时代,粟类作物应由普通的杂粮上升为健康食品概念,谷子产业则应由单一种植扩展到全产业链直至向第六产业迈进。这一目标可通过如下途径来实现:谷子企业开展文化营销,塑造符号时代的谷子品牌;地方政府通过举办农业会展与节庆活动、发展观光体验农业等形式,促进粟文化资源融入谷子产业之中;相关政府部门应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角度来维护粟文化的独特性。

  粟文化的系统整理将分散在历史学、人类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等各学科的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集成,首次从物质、精神、制度、生态四个层面全面挖掘了粟文化的丰富内涵,阐明了粟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首次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三方面分析了传统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将作为农史学、人类学研究对象的粟文化引入农业经济管理学之中,提出了多功能农业时代粟文化融入谷子产业发展的构想;针对现代化浪潮对粟文化的冲击,提出了企业、政府等多主体参与的粟文化传承与发展途径。

  自2007年刁现民研究员提出利用粟文化来发展谷子产业的概念以来,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产业化岗位张喜文研究员系统整理并出版了《粟的传统吃饭》,本次完成的《粟文化发展研究》,以及正在准备中的《粟成语、典故、谚语搜集整理》,联合构成了粟文化整理和发掘的系统内容,这些著作的出版将加快粟文化与现代谷子产业的发展融合,扩大宣传交流,力争使传统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用文化促进产业发展。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谷子的营养价值